|
善缘堂先给“小甜头”,再来“敲大头”,这个非法会销窝点遭了时间:2019-10-25 近年来,有不少打着赠送小礼品的名义,以开大会的形式,向老年人销售保健品的非法会销场所,他们的商品不仅价格虚高,还虚夸商品作用,给不少消费者造成了经济损失。在2019年度整治“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”中,“保健品”“保健器材”虚假宣传、非法会销等欺诈消费问题被列入其中。 9月5日上午,经过一个多月的摸底调查,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安、消防部门端掉了一个非法会销的窝点。 该会销窝点位于船山区育才西路一家培训学校的三楼。工作人员查处时,会销人员正在对老人们进行授课,整个会销场所有120余名前来听课的老人。 会销人员授课内容是什么, 又是怎样吸引老年人前来的呢? 参加会销的王婆婆是这样说的: 记者:“你来了几天?” 王婆婆:“三天。” 记者:“为什么要来呢?” 王婆婆:“通知我们来开会。” 记者:“开会?什么会?” 王婆婆:“开会说的是开心领米,好好学习,准时下课,就是这三个问题。” 记者:“你领了几次米了?” 王婆婆:“领了三次,每次两斤压缩的东北大米。” 王婆婆还告诉记者,因为才来三天,会销人员并没有向她推销保健品,所以没有花钱。但是邓婆婆就不一样了,她已经连续听课两个多月,在这里花了不少钱。 记者:“他跟你讲些什么?” 邓婆婆:“买雪莲和红景天。” 记者:“他以什么方式让你买呢?有没有赠送大米?” 邓婆婆:“领大米。” 记者:“领了大米就给你讲一些保健知识?” 邓婆婆:“讲这些保健知识,说这些保健品吃了好。” 记者:“你信吗?” 邓婆婆:“就是信了才来的。” 记者:“那你花了多少钱呢?” 邓婆婆:“差点一万。” 然而,邓婆婆为买保健品花的钱还远不如此。去年,她在该会销窝点已经花掉了几万元。 邓婆婆:“原来就是买了蜂胶和天贝,花了两三万。” 记者:“也是在这里买的吗?” 邓婆婆:“嗯,也是他们卖的。” 记者: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 邓婆婆:“我想问打电话可不可以举报呢?” 记者了解到,会销人员在现场向老年人推销的蜂胶价格为2880元两提,共8盒。即便如此高昂的价格,依然有老年人愿意买单。 老年人注重保健,辨识能力不高,又有消费能力,因此,会销人员在向老人们推销保健品的时候,往往先送小礼品聚集人气,然后通过讲解保健知识的方式,夸大虚构保健品疗效,再请一些所谓的知名专家、教授,以及患者来作证。 当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的时候,他们就开始推销产品。除此之外,非法会销形式也多种多样,老年人要警惕。 非法会销常见套路↓ 一、以开展互动活动、旅游等形式,骗取老年消费者的信任,使其面对推销时难以拒绝,最终勉为其难,违心购买产品。 二、故意营造现场直播的氛围,让消费者误认为当事人播放的宣传片是全国直播。 三、假借知名企业或行业协会、社会组织等名义,进行虚假宣传。 四、分期进行销售活动,产品类型和宣传模式多种多样,在宣传阶段一般只有样品,待宣传后锁定目标人群后再对产品进行销售。 所以,老人们在遭遇非法会销时,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儿。 该会销窝点被端掉之后,工作人员在现场查扣了用于会销的宣传资料,账簿和电脑,查封了销售的保健品,并将相关人员带回做进一步调查。如有涉嫌犯罪行为,将移交公安机关进行处理。 “下一步我们将强化领导,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,加强宣传,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,让老年人们能识别非法会销,不上当受骗。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双反科科长石中豪说。 截至目前,全市开展整治“保健”市场乱象行动已出动执法人员1418次,共立案查处“保健”市场违法违规案件60件,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件,案值940.41万元,罚没款73.19万元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1万元,关停会销场所79家。其中,船山区城区、市河东新区的会销场所已全部关停;射洪县关停会销场所26家;遂宁经开区关停会销场所22家。 |